青海地区公路预防养护施工需要注意什么?
在青海地区进行公路预防养护施工时,需综合考虑其高海拔、强紫外线、大温差、冻融频繁等特殊环境因素,同时结合当地地广人稀、交通流量季节性波动大的特点,采取针对性措施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:
一、气候与环境适应性措施
1. 高海拔与强紫外线防护
材料选择:优先选用抗紫外线老化的改性沥青(如SBS改性、掺加炭黑或抗氧化剂)。密封胶和涂层材料需具备耐光氧化性(如聚氨酯基材料)。
工艺优化:避免在紫外线最强的中午时段(11:00–15:00)进行表层摊铺,防止材料快速老化。
2. 大温差与冻融循环
温差适应:青海昼夜温差可达25℃以上,需选用宽温域沥青(如橡胶沥青,适用-30℃~60℃)。预防性养护技术宜采用应力吸收层(如SAMIs)减少温度裂缝。
冻融防护:加强排水设计,防止水分渗入基层(如增设透水基层或排水盲沟)。裂缝修补时采用低温弹性密封胶(如硅酮类,-40℃仍保持柔性)。
二、施工时间与交通组织
1. 季节性窗口
最佳施工期:6–9月(日均温≥5℃,冻土融化期)。
避让雨季:7–8月部分区域(如果洛、黄南)降雨集中,需避开连续雨天。
2. 交通管理
分段施工:青海公路车流量季节性差异大(如夏季旅游旺季),建议夜间施工或半幅交替作业。
应急通道:确保青南牧区(如玛多、达日)抢险救灾路线畅通,设置明显绕行标志。
三、地理与地质特殊应对
1. 盐渍土与冻土区域
柴达木盆地:选用耐盐蚀材料(如环氧沥青),基层铺设土工膜隔盐。
多年冻土区(如可可西里边缘):避免破坏原有热稳定性,采用通风路基+碎石护坡辅助散热。
2. 高原生态保护
草甸区施工(如祁连山沿线):严禁随意弃渣,采用无污染固化剂修补路基。临时便道需铺设土工布减少植被碾压破坏。
五、质量控制与监测
现场检测重点:粘结强度(拉拔试验):确保高原大风环境下层间不剥离。
低温弯曲试验:验证-20℃下沥青混合料抗裂性。
长期监测:建立冻融循环数据库,跟踪裂缝扩展速率(如G214国道重点路段)。
六、环保与资源管理
节能减排:采用太阳能加热沥青罐(如海南州试点项目),减少柴油消耗。
就地取材:利用本地风积沙改良为养护骨料(需经稳定性验证)。
总结
青海公路预防养护需以“抗紫外、耐冻融、保生态”为核心,重点把控:材料的高原适应性改良;施工窗口期与气候的精准匹配;冻土和生态敏感区的特殊工艺。
推荐在施工前进行小范围试验段验证(如西宁周边),再推广至全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