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新乡市龙腾公路科技有限公司,预防养护,龙腾之路!
栏目导航
产品知识 
当前位置:主页 > 产品知识 >

沥青不粘轮剂失效的原因有哪些?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25-04-28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

沥青不粘轮剂(也称为抗粘轮剂或脱模剂)失效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,涉及材料本身、施工工艺、环境条件等多个方面。以下是常见失效原因及详细分析:


1. 材料质量问题
成分不达标:不粘轮剂的有效成分(如硅油、蜡类、高分子聚合物等)含量不足或配方不合理,导致润滑或隔离效果差。添加剂(如稳定剂、乳化剂)失效,影响均匀性和持久性。
储存不当:长时间暴露在高温、阳光下,导致溶剂挥发或成分分解(如水性不粘轮剂分层、油性剂固化)。
过期使用,化学性能退化。
2. 施工工艺不当
喷涂量不足或过量:用量过少无法形成完整隔离膜,轮胎仍会黏附沥青;过量则可能污染路面或影响层间粘结。
喷涂不均匀:局部漏喷或厚度不均,导致压路机轮胎在未覆盖区域粘料。
喷涂时机错误:过早喷涂(沥青未初凝)导致剂被吸收或冲刷;过晚则沥青已黏轮,失去预防作用。
未清洁轮胎:压路机轮胎残留旧沥青或灰尘,降低不粘轮剂的附着效果。
3. 环境因素影响
高温天气:沥青混合料温度过高(如>160℃),加速不粘轮剂挥发或分解,缩短有效时间。
湿度或雨水:水性不粘轮剂可能被雨水冲刷;高湿度环境影响成膜效果。
风速过大:喷涂时风力导致雾化剂飘散,实际附着量不足。
4. 沥青混合料特性
沥青黏度过高:高黏度改性沥青(如SBS改性)或高胶质含量沥青更容易黏轮,对不粘轮剂性能要求更高。
混合料温度不稳定:温度骤降导致沥青硬化速度与不粘轮剂作用时间不匹配。
5. 压路机操作问题
轮胎压力或类型不当:轮胎压力过高或光面轮胎易加剧黏附。
碾压速度过快:快速碾压时轮胎与沥青接触时间短,不粘轮剂未充分起作用。
频繁启停或转向:增加轮胎与沥青的剪切力,破坏隔离膜。
6. 层间污染
下层污染未清理:下层路面残留粉尘、油渍或旧不粘轮剂,影响新喷涂剂的附着效果。
7. 不粘轮剂与沥青相容性差
化学排斥:某些溶剂型不粘轮剂可能与改性沥青中的聚合物发生反应,降低有效性。
渗透过度:剂渗透到沥青中而非形成表面隔离膜,无法阻止黏轮。
预防与解决措施
严格选材:选择品牌可靠、适配沥青类型的不粘轮剂,优先选用耐高温型号(如硅树脂类)。
规范施工:控制喷涂量(通常0.05~0.2L/m²),采用专用喷涂设备保证均匀性。
在沥青初凝后、压路机碾压前及时喷涂。
环境适配:高温天气选用快干型剂,雨天暂停施工。
设备管理:保持压路机轮胎清洁,调整合理压力(建议0.3~0.5MPa)。
工艺优化:对高黏度沥青,可结合柴油稀释剂(需谨慎)或改用聚合物改性不粘轮剂。
8.总结
不粘轮剂失效通常是材料、施工、环境等多因素叠加的结果。通过针对性优化材料选择、喷涂工艺和碾压操作,可显著提升抗粘轮效果,避免沥青路面施工中的黏轮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