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新乡市龙腾公路科技有限公司,预防养护,龙腾之路!
栏目导航
产品知识 
当前位置:主页 > 产品知识 >

高温天气乳化沥青生产需要注意什么?
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25-05-27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

在高温天气下生产乳化沥青时,需特别注意环境温度对乳化效果、稳定性及施工性能的影响。以下是关键注意事项:


1. 原材料控制
沥青温度管理:基质沥青加热温度需严格控制在 120~140℃(常规乳化沥青)或 140~160℃(改性乳化沥青),避免高温导致沥青老化(如针入度下降、软化点升高)。高温天气下,沥青储罐需隔热或降温,避免长时间暴露导致局部过热。
乳化剂稳定性:部分乳化剂(如阳离子季铵盐类)在高温下易分解,需储存在阴凉处(≤35℃),使用前检查是否结块或变色。配制乳化剂水溶液时,水温建议控制在 50~60℃,避免高温破坏乳化剂活性。
2. 生产工艺调整
乳化温度控制:沥青与乳化剂水溶液的混合温度需匹配,通常沥青温度比水溶液高 10~20℃(如沥青130℃时,水溶液约50~60℃)。高温天气下可适当降低沥青温度(如下调5~10℃),防止胶体磨因高温剪切黏度变化。
水质与pH值:高温易加速水蒸发,导致乳化剂水溶液浓度升高,需实时监测并补充去离子水。pH值需稳定在 2~5(阳离子乳化沥青)或 8~12(阴离子乳化沥青),高温可能影响酸碱平衡,需增加检测频率。
胶体磨参数优化:高温下沥青黏度降低,可适当提高胶体磨转速(如增加10%~15%),确保乳化颗粒细度(通常要求粒径≤5μm占比>90%)。
3. 成品储存与运输
防破乳措施:高温会加速乳化沥青破乳,储存温度建议≤50℃,罐体需遮阳或配备冷却循环系统。
添加稳定剂(如氯化钙、聚乙烯醇)提高高温存储稳定性,延长货架期(常规储存期3~6个月,高温下可能缩短至1~2个月)。
运输防护:罐车需避免阳光直射,运输时保持低速搅拌(如2~5rpm),防止沉降或分层。高温地区建议夜间或清晨运输,减少途中温度升高。
4. 质量控制重点
高温性能检测:储存稳定性试验:在高温环境(如50℃)下进行24小时离析测试,上下层软化点差应≤5℃。
蒸发残留物:检测高温蒸发后残留沥青含量(通常≥60%),确保施工性能。
筛上剩余量:高温可能导致乳化颗粒团聚,需检查筛余物(如≤0.1%通过1.18mm筛孔)。
施工适应性:高温天气下乳化沥青破乳速度可能加快,需调整破乳剂(如增加氯化钙用量)或施工时间(避开正午)。
5. 安全与环保
防爆防火:乳化车间需加强通风,挥发性溶剂(如柴油基稀释剂)储存远离高温区域。配备防静电设备,避免沥青或乳化剂蒸汽积聚。
废水处理:高温加速设备清洗废水挥发,需及时收集处理,避免污染。
6. 应急管理
停电或设备故障:备应急发电机,防止乳化沥青在管道或胶体磨中凝固。
突发高温预警时,可提前降低生产负荷或暂停作业。
破乳补救:若发现轻微破乳,可添加少量乳化剂(如0.1%~0.3%)重新剪切。
7. 环境适应性优化
配方调整:高温地区可选用耐高温乳化剂(如慢裂快凝型),或增加聚合物改性(如SBR胶乳)提高热稳定性。
施工配套建议:提醒施工方高温下缩短乳化沥青摊铺后的开放交通时间,或喷洒保湿层(如水雾)延缓破乳。
通过以上措施,可有效保障高温环境下乳化沥青的生产质量和施工性能。建议结合具体乳化剂类型和气候条件,通过小试优化工艺参数。